衝破心理障礙緩痛

痛症可以帶來很深的情緒困擾。有些患者寧願胡亂猜度也不願去找醫生診治,另一些則是已看醫生但仍受痛症困擾,深感無人明白。

資訊氾濫釀健康驚魂

賽馬會流金匯中心經理及高級物理治療師許彩玉表示,部分痛症患者非常積極吸收醫療資訊,且容易對號入座,誤以為自身的痛症就是健康節目或報道所指的疾病,一時懷疑自己是椎間盤突出,之後懷疑自己是坐骨神經痛,但遲遲不去求醫,只是一味擔心,晚上總是睡不好,情緒大受影響。有些患者雖則已看過醫生,卻因醫生處方的止痛消炎藥未能完全改善痛症,而不信任對方。

她記得其中一個經常懷疑自己患上不同痛症的個案,最後找到問題根源是肌肉過度繃緊,甚至做伸展運動時閉氣不呼吸,完全達不到伸展的目的,根本不是當事人所懷疑的疾病,白白擔心一場。

 

長期痛症致情緒困擾

對於真正的長期痛症患者,他們又有另一些情緒困擾。「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下稱中大緩痛計劃)總監薛詠珊指出,痛症可影響患者情緒,如果痛症持續,而患者覺得沒有人明白他們的感受時,便覺得更加痛苦。

圖為賽馬會流金匯中心經理及高級物理治療師許彩玉。(由賽馬會流金匯提供)

「尤其是老人家,因為你一講痛,其實你啲仔女都唔想理你:『又痛?睇醫生啦!』」薛詠珊說時,模仿那些大聲喝罵父母的子女的語氣。可是,當長者因為痛去求醫,又被醫生以見怪不怪的冷冰語氣回應:「老人家啲退化係咁㗎啦!」所以,薛詠珊指出,很多長期受痛症困擾的長者感到很無助。

坊間一直以為,中國人很能忍受痛楚,但身兼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家庭醫學)的薛詠珊則指出,所謂「好忍得」,是不是他們覺得說出來沒有人可以幫上忙,寧願忍受也不宣之於口?這需要我們去思考。「你明白佢嘅痛(的話),已經好好,即係佢哋(個痛)已經醫咗一半。」她說。

圖為「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總監薛詠珊。(姜素婷攝)

與痛同行

中大緩痛計劃心理輔導員賴凱琪表示,有些患者感到自己「無用」,不能像以前那樣說句出門走走,就可以立即行動,他們亦避免跟朋友一起行動,以免痛症拖慢進度而要朋友遷就。這種自我孤立的生活,患者會感到很難受。

賴凱琪稱,心理輔導員的角色,就是讓患者學會「與痛同行」,明白他們一樣可以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她解釋,痛症出現,不等於「什麼都不能做,只能留在家裏」。若痛楚的程度不劇烈,能不能改為做一些當下可以應付的輕鬆活動,例如緩步跑或散步,而非原本計劃的跑步呢?又例如某天實在太痛了,致使不能跟朋友一起行山而爽約,那一刻,埋怨身體不爭氣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會否在下秒想一想,如何使身體不走下坡,保持狀況,以準備下一次的行山之約?

就算有痛症,人生也可以有選擇。這對任何年紀的痛症患者都重要。

賽馬會流金匯物理治療服務
網站:https://jcch.org.hk/phc_rehab
查詢:3763 1000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
網站:https://pain.sphpc.cuhk.edu.hk/
查詢:2609 5628

由賽馬會流金匯 特約記者姜素婷撰文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