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照顧者同行

從嬰兒呱呱墜地,到成長、成年、中年,再步入老年,這是人生的必經階段。人大了,身體機能逐漸倒退,部分長者甚至如嬰孩般,日常生活都需要身邊人照顧,但照顧患上腦退化症的「寶貝」卻是五味雜陳的人生體驗。

作為照顧者,他們照顧的不是進食後便滿足入睡的嬰兒、不是哄完就會乖的小孩子,而可能是情緒起伏不定或多疑的成年人。照顧者除了要照顧他們的起居飲食外,也要處理他們的行為及情緒問題,當中辛酸實不足為外人道。

照顧壓力影響雙方關係

照顧者陳女士從小與弟弟和媽媽相依為命,是一名孝順女兒。自從媽媽確診了腦退化症後,經常出現健忘情況,例如她突然不認得自己居住了十多年的家,慌張地說要回到兒時居住的地方;她亦試過產生幻覺,向女兒表示在家中見到有小孩子,令她十分驚恐。媽媽更變得多疑,經常責罵外傭偷取金錢和收起家中的鎖匙,甚至曾試過對外傭動粗。

面對媽媽性格及行為上的轉變,陳女士嘗試耐心解釋及分散對方的注意力,可是情況未有改善。縱然陳女士明白媽媽的行為因疾病而致,但長期休息不足、照顧家庭及工作壓力下,陳女士獨自承受很大壓力,不知道怎麽傾訴,甚至找不到機會跟別人說。面對媽媽突如其來的幻覺和脾氣,慢慢磨滅了她的耐性,導致雙方爭拗漸多,母女關係變得繃緊。

(網上圖片:Freepik)

日間中心服務紓緩壓力

在社工介紹下,陳女士安排了媽媽到「賽馬會流金匯」腦退化症日間護理中心接受多元化的認知訓練,以減慢認知功能衰退,而她亦可透過各項支援患者家屬的服務,紓緩身心壓力。

初時,陳女士的媽媽對於到中心表現得十分抗拒,認為女兒想困著她,在中心逗留不夠一小時,便開始四處遊走、大吵大鬧嚷著要回家。幸好,在中心無約束的環境,加上職員耐心陪伴下,成功安撫其焦慮不安的情緒。我們亦採取彈性安排,讓她先從每天兩小時開始,慢慢延長她在中心的時間,協助她逐漸適應中心的生活,增加安全和歸屬感。個案經理亦定期聯絡女兒,跟進及聆聽其需要,並分享處理患者情緒及溝通技巧,加深她對腦退化症的認識,從而增強她對照顧媽媽的信心。另一方面,女兒亦參與了中心的健康講座、運動班組等基層健康服務,關顧自己的健康之餘,亦得到喘息空間,紓緩身心壓力。現在,媽媽已適應及融入了中心生活,更認識到志同道合的老友記,讓女兒能安心工作,並擁有一點屬於自己的“Me Time”。

(網上圖片:Freepik)

助照顧者重展笑顏

筆者回想她由第一天不肯回中心,到現在認識到好朋友,熱愛回中心的樣子,真的很開心。雖然有一天她會忘記了我,但能見證她的轉變,十分值得。

照顧腦退化症患者的壓力是難以想像,但照顧者的情緒卻容易被人忽略,願社會上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相信定能陪伴他們走過艱辛的照顧者之路,令他們笑顏逐開。

「賽馬會流金匯」腦退化症日間護理中心專門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或腦退化症之社區人士及其照顧者服務,提供專業護理照顧和訓練,並可使用「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查詢請致電3763-1180 / 3763-1000。

 

文:「賽馬會流金匯」日間護理中心註冊社工 鄧嘉敏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email